一份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掌握课堂节奏,优化学习体验,教案应包含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总结了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编故事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编故事教案篇1
故事生动有趣,内容浅显,通过流利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民谷文化的兴趣,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序,知道如何用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
教学重点:
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教学用具:
字词卡、十二生肖动物的头饰、小黑板、生肖与年号转转盘教具。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强化记忆。
1、出示字词卡,指读:答非所问、信以为真、老态龙钟、争先恐后、垂头丧气、悠然自得
2、齐读记忆。
3、质疑激趣,引入课题。
师(1)谈一谈你的生肖是什么?你还知道其他人的生肖吗?(各抒己见)
师(2)教师点评,激趣导入学习:在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生肖相同,为什么有的人生肖不一样?关于生肖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十二生肖的故事》,并板书课题。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二、合作学习、感悟内容
1、小组内交流读文:思考:十二生肖中主要写了哪几种动物?
[说明: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其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给学生体验和领悟的机会]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十二生肖”及其由来。(附板书设计)
教师用简笔画,简洁明了地表明十二生肖的排列次序。
[说明:此教学环节中,让课文故事更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3、品读重点句段,感悟故事前因后果。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体会老鼠的精明与狡猾。
三、拓展训练,深化理解。(出示小黑板)
1、智力热身
花花是20xx年生的,生肖是猴,哥哥比她大五岁,哥哥是年生的,生肖是;妹妹比她小两岁,妹妹是年生的,生肖是。
2、智力闯关。
华华12岁了,属猪,妈妈也属猪,请问妈妈岁生下她的。
[说明:拓展训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充分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体现了语文实践性和综合性。]
小学语文编故事教案篇2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范仲淹的故事》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故事。让同学们能理解他在我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品读关于范仲淹的名言名句,学习他“刻苦学习、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品德。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教材特点,在第一课时已经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想象文中描写的场面。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教法
著名心理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1)分享收集资料,走近范仲淹。
(2)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
三、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堂课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机会,展示的舞台。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谈自己的理想,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上课之前,首先全班先谈谈自己的理想,再让生猜猜范仲淹的理想,生想了解范仲淹理想而去深入学习课文,从而产生想更多地了解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的经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受到他的启发,让生明白要刻苦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课始回顾复习,为细读课文,感悟体会做好铺垫。
让学生复习生字,还复习一个问题,问题是课文讲了范仲淹的哪几个小故事?四个小故事既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又是体现范仲淹精神的重点篇章。回顾复习是为细读课文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三)自主探究,品读感悟,感受其精神。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受范仲淹的精神。教学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对比读并引导生在对比中明白哪句话更体现范仲淹刻苦学习?
第二步全班分四小组讨论,最后交流一下四个小故事中分别有哪些句子能体现范仲淹刻苦学习的?交流环节采用“以学定教、随机点拨、趁势朗读”的教学方式。
第一个小组汇报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学生说到“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只身”“废寝忘食”等突出范仲淹的刻苦学习,我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这么艰难,但是最后他还是能坚持刻苦学习,有感情朗读重点语句,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
第二组的汇报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我播放了“划粥割齑”的相关视频,让生更明白故事的经过,生再结合课文寻找重点语句、词语进行理解,并且就“凌晨鸡鸣即起”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
第三小组汇报第三个故事“拒绝佳肴”,就好友与范仲淹的对话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如何“好意难却,只好接受”好友的美味佳肴;但食品已变质,范仲淹却一口也没吃,第三次体会范仲淹的刻苦学习。
第四小组汇报第四个故事“闭门不出”,生找出这里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他的刻苦,当全城轰动之时,范仲淹为什么不为所动。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读中悟,悟中感,感中得。
第三步升华本课的思想感情。首先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范仲淹为什么要这么刻苦学习吗?引导学生说出范仲淹之所以这么刻苦学习是因为他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为了实现这个远大的理想他无论如何也坚持刻苦学习,他的理想实现后他提出并实施兴国利民的措施、施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之后,教师不急于做出判断,转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教师出示范仲淹说的话,学生读后谈感受,这时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教师追问:“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四)拓展延伸,学习其品质。
范仲淹有了理想,他的理想为什么会实现?那同学们在上课前也谈过自己的理想,学习完这篇课文,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该怎么做才能使理想变成现实呢?请同学们谈谈并写写。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微型教案。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设计本课的板书,使人一看便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16 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苦读
划粥割齑
谢绝佳肴
闭门不出
六、说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刻苦学习。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总之,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
更加注重语文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并大力提高课堂的实效。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学理念,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课堂永远都有遗憾,但有遗憾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进步,我愿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现生命价值的绿洲!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编故事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课文内容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但能刻苦学习,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介绍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只身苦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不出。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通过突出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2、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通过相关语句的品读,领会人物的美德。
(2)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启迪学生向范仲淹学习,立下远大志向,刻苦读书。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学情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由于学生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时常有立志而无长志的心理,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综合这一系列学情,我精心设计了各部分教学环节,相信可以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
心理学家陈尔寿说:“教无定法,人各有法,引起兴趣,就是好法。”因此,整节课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在读中感悟,想象说话,感悟其精神,学习其品质。
五、说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收集历名人胸怀天下、刻苦读书的故事。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通过学生的收集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为整节课打好知识基础。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写下列词语和句子。
词语:杰出、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收不忍、朝廷、千载难逢、粗茶淡饭、争先恐后。
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刚听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体现了什么呢?(板书:忧国忧民)那下面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3、教师指导:“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范仲淹写的,说的是白云中的山巍峨,江水浩浩荡荡,而先生的风度仪态,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而后人则用这一词句来赞颂范仲淹。
4、教师:范先生像山水那样高尚清远的风度仪态指的是什么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5、全班齐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
6、教师导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是范仲淹的志向和抱负,他并为此而刻苦读书。(板书:刻苦读书)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是怎样刻苦读书的。
设计理念:通过听写检测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以及积累词语的情况,并从听写的相关词句中,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而乐。”的高风亮节。
(三)品读语句,体会品质
1、教师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围绕范仲淹的刻苦读书写了四件事情。谁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四件事情?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小标题以及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叙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1)画出文中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自己读了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后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具体描述范仲淹言行的语句。
3、集体反馈
故事1、“只身苦学”(板书)
“累了,就用冷水洗脸;饿了,就用稀粥充饥。”
引导学生读这一句时,我就引导他们在感受的同时发挥想象,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句式“—— 了,就用——”,感情朗读中体会范仲淹只身求学的艰苦。最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第一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故事2、“划粥割齑” (板书)
“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并把咸菜切成碎末一起食用。”
(1)教师:对于这句话描述的情形,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学生读:划粥割齑)
(2)教师:这说明了什么呢?(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
(3)教师: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清贫,但他毫不介意,他——(学生读句子)
“然而,范仲淹对这种清苦生活毫不介意。他发愤苦读,每天差不多都是凌晨鸡鸣即起,攻读诗书,直到半夜才和衣而眠。据说,他曾五年未解
“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
“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
“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
通过其他师生和范仲淹对见皇帝的不同表现,体会范仲淹的自信、刻苦,并使学生懂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第四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整个教学过程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主线贯穿,有详有略,并注意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领悟文章的写作特点。
首先教师语言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之后,教师不急于做出判断,转入第六自然段的学习“有人曾经问起范仲淹的志向,他说:??”教师出示范仲淹说的话,学生读后谈感受,这时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留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然后教师追问:“此时,在我们的头脑中浮现出了一个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一代名家范仲淹的形象,你是怎么了解到人物的这些品质的呢?”从而总结出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的写作特点。
设计理念:本环节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量让学生充分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品读句子,领会人物的特点。教学的随机性比较大,教育师应当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重点在引导学生大胆地交流自己在读描述范仲淹言行语句中的咸受,在谈感受中进一步完善对人物的认识,特别是精神品质的领会。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同学们,范仲淹的刻苦成就了他的一生,使他如愿走上了治国爱民的从政道路,实现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2、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同学们,了解了范仲淹从求学到从政的历程,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引导学生说: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教师:从范仲淹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要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少年中国说》中诗句“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全班齐诵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理念:通过展示名人故事交流了学习成果,通过交流写法和课后练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
(五)作业布置
1、交流写法: 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2、课后小练笔: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六、说板书设计
设计本课的板书,我抓住课文重点,采用简洁的文字,使人一看便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如:
范仲淹的故事
只身求学
划粥割齑
忧国忧民→刻苦读书 谢肴
闭门不出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坚持“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教学理念,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课程理念,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
最后,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我提供宝贵的意见,以让我继续努力改进!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编故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8个会写的生字,15个会认的生字。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更深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翅膀受伤的鹅妈妈感受到了的幸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鹅妈妈的故事》。学生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出示书写后短语。
1、炎热的夏日 幸福的小鹅 轻轻地呻吟 可怕的事情 动人地歌唱
朗读短语,学习带点生字。
炎:注意第四笔是点。
幸:与“辛”对比学习。
福:注意部首写法,与“幅、副”对比学习。
事:与“世”对比学习。练习:我(是)一名小学生,我能做很多(事)情。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呻、吟、唱:对比学习。
2、温暖的阳光 广阔的世界 细嫩的草茎 艰难地喘气 柔软的小草 受伤的翅膀 雷鸣 冰雹 嬉戏 舒适
朗读词语,读会带点字的读音,给带点字扩词。
三、生字回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复习。
1、复习生字。
2、朗读全文。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课后“读一读,说一说”的短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词语写得美吗?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就把它们连成了一段优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边读边画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或它们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采取多种形式朗读第一自然段,熟读成诵。
读完第一自然段,形容一下小鹅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二、学习第二、三段。
朗读第二段,联系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冰雹铺天盖地地掉下来时小鹅们的样子和鹅妈妈的感受。
在鹅妈妈的翅膀下,小鹅们在想什么呢?朗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五段。
风暴过后小鹅们什么样?鹅妈妈什么样?分别画出描写他们的句子。鹅妈妈伤得重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鹅妈妈伤得很重?
读第五段最后一句话,谈谈为什么受了伤的妈妈会对儿子这样说?
四、学习第六段。
“看着小鹅欢叫着、嬉戏着,鹅妈妈感受到了的幸福。”读了这个故事,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妈妈是孩子水远的守护神,她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意孩子受到伤害。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六、练习
1、下面几组字你认识吗?组个词,把它们区分开。
事()掌()世()长()
2、填一填。
()的夏天 ()的生活 ()的小鹅 快乐地() 轻轻地() 静静地()
小学语文编故事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六课《范仲淹的故事》
教材分析:
?范仲淹的故事》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专题。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句。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主要讲述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介绍了范仲淹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第三部分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以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本课在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从课文结构与内容来看,学生可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刻苦学习的品质,因此“理解并体会范仲淹的精神”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领悟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范伸淹的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废寝忘食”翌词,能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
(3)领悟并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读文中具体描绘范仲淹言行的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品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范仲淹的敬佩和赞叹之情,培养学生刻苦读书的美德。
(2)启迪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领会并学习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难点: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雨乐”的思想境界并树立这样的志向和抱负。
3、关键:抓住文中描写范仲淹言行的关键语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出示ppt:两首诗词《江上渔者》《岳阳楼记》与范仲淹画像。
(1)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词?(指名朗读)诗词的作者是谁呢?(指名介绍范仲淹)
(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他不仅是北宋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乖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3)范仲淹是伟大的政治家,他有一句被后人传颂的最有名的诗句,展示了他伟大的政治抱负,谁知道那句诗?
课件出示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指名读)谁能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查找。
2、想想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情?
(二)检查字词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毫不介意 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闭门不出 贫寒
划粥割齑 于心不忍 千载难逢 和衣而眠 佳肴
(出示ppt:读准“只”字在不同词语种的音。)
只身只得只煮米粥一只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范仲淹哪方面的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概括一个小标题。想好后,与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写了几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从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小标题是什么?这几个小故事有什么联系?(四个小故事: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2-5自然段,这四个故事都是写范仲淹刻苦读书的。)
板书:苦读诗书、划粥割齑、拒肴、闭门苦读
3、小组讨论:你认为本文可以分几部分?(三部分,第1自然段:总括;第2-5自然段:具体些范仲淹刻苦读书故事;第6、7自然段:写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及做法。重点是第二部分。)
四、品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3、摘抄本课成语及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1、学生齐背第一自然段。
2、课文第二部分讲了哪四个小故事?
二、学习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个故事“只身求学”。
1、轻声读第一个故事,想想:范仲淹求学的哪些行为让你深受感动?画出让你感受深的句子,适当做些批注。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出示句子: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教师:对比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读书十分刻苦吗?
ppt出示句子:“累了……饿了……”,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教师:“废寝忘食”是什么意思?一个“苦”字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范仲淹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还会有哪些情况出现,他又会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用句式“ 了,就用 ”来说话。(课件出示)
(4)师问:“同学们,只身求学如此的艰难,但范仲淹苦读诗书不曾放弃,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引导学生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二)学习第二个故事“划粥割齑”。
过渡:那时,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课文第三自然段就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他的读书生活。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你认为最能代表范仲淹清苦生活的是哪个词语?
2、师:范仲淹对于这种极其艰苦的生活介意吗?他的哪些行为让你受到感动?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
3、交流汇报,相机点拨。
(1)范仲淹他怎么样读书?就“凌晨鸡鸣即起”引导学生积累成语“闻鸡起舞”,就“他曾五年未解衣就寝”积累成语“废寝忘食”,从而体会范仲淹生活的艰苦。
(2)师再次追问:“同学们,生活如此的艰苦,范仲淹攻读诗书始终不曾松懈,你可知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第二次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志向。)
4、小结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
读文---画出感受深的句子,作批注----交流所得。
(三)自学第三、第四个故事。
1、提出要求:按照学习第一、二个故事的方法学习第三、四个故事,先自己思考,再在组内交流,有不同建议的在全班交流时商讨。(学生学习,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师:范仲淹生活如此的清苦,他的好友想帮助他,先是送银子后是送佳肴,可是范仲淹都(拒绝、粗茶淡饭)。
(2)ppt出示语言描写的句子“仲淹兄,快去看哪,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将来再见也不晚。”此时此刻,你觉得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3)指导朗读重点句。
(四)学习第三部分(6、7自然段)。
过渡:范仲淹立下如此志向,他又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后人对他的评价又如何呢?
1、指名读第6、7自然段。
2、(ppt出示句子)理解并积累句子
“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和“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如: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并为之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
四、拓展延伸。
1、搜集范仲淹的诗词。
2、找找其他名人读书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
范仲淹的故事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苦读诗书、 划粥割齑、拒肴、 闭门苦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爱国爱民、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已任)
小学语文编故事教案5篇相关文章:
★ 省编教材教案5篇
★ 省编数学教案5篇